皇甫嵩拥兵数万在三辅,若是与关东联军前后夹击,那董卓必然败亡。虽然这种可能并不大,皇甫嵩很难去捧关东人的臭脚,但谁又能保证呢。
在曹昂看来,董卓是怕了,但并不是怕关东联军,而是身后的皇甫嵩。
而且曹昂觉得董卓这步棋走的很漂亮。
关东局势纷纷乱,没个停歇,曹昂看得都觉得墨迹,而就在这时,新担任中参军的荀攸来见曹昂,请求曹昂出兵关东。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不是谁都能像曹操那般,日复一日面对各种造反还能永不湿鞋。
而历史上董卓在回到长安之后,老毛病又犯了,企图以并州人制衡三辅人,最终让王允、吕布给坑了,只能说天命不在。
曹昂得知此消息又是很久之后的事了,不过听说袁隗这个老东西死了,曹昂是真高兴,他到现在还没有忘了当初的一箭之仇。
更有甚者,竟然出言请求曹昂出兵成皋,以讨董卓,全然不顾曹昂已经发黑的脸色。
曹昂对于迁都一事倒是高兴,小朝廷去了长安,离着徐州更远了,也便更没人管自己了。
董卓送走刘协之时,顺手便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余人全部诛杀,本以为此举能激得袁绍、袁术兄弟来攻,可惜二人畏董家势大,根本不敢出兵,倒让董卓失算了。
曹昂都想放歌一曲,这老东西不死,袁家怎么分裂。
而得到此消息的徐州诸臣纷纷痛哭哀嚎,将董卓十八辈祖宗都骂完了,很多人到伤心处,慷慨激昂而又涕泗横流,让人观之落泪。
曹昂倒也不惯着众人,反正他老子、岳父都在前线,谁要是想讨伐董卓,他立刻将其送过去,遂了对方的心思。
董卓辅政虽不过数月,但已经看明白了。任凭他如何对关东士大夫掏心掏肺,这群人也不买他的账。
天子走了,小朝廷也走了,只有董卓留在洛阳,准备跟关东联军决战。
既然如此,还不如迁都长安,获取关西士族、勋贵的支持。
想着董卓的教训,曹昂又一次告诫自己,其一,军队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其二,一定不要对世家大族抱有侥幸心理。
大家咒骂董卓是真的,但爱惜小命也是真的,之所以义正言辞,多是表演给旁人看的。一看曹昂不讲武德,使出了杀手锏,众人也只得不再多言。
临摹一份,送到广陵,倒是保护了一大批书籍、资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迁都意味着国家核心从关东转移到关西,可以说迁都一事是董卓向关西士族、勋贵献上的一个投名状,而为关西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董卓,自然理所应当成为关西士族、勋贵的领头羊。
明面上董卓迁都的理由是“案《石包谶》,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暗地里众人都认为是“董卓以山东兵盛,欲迁都以避之”,唯有曹昂却是觉得,董卓之意,远非于此。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董卓一迁都,皇甫嵩乖乖地交出了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