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更多匠人来做燧发枪。实际上杨鹏已经把周围几个州县的工匠搜罗一空,再雇佣更多枪匠要去京城或者山东了,这种思路的操作性和成本都十分不理想。但有了镗床,枪管就快多了,杨鹏也不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枪匠队伍了。
做出了镗床,杨鹏仿佛已经看到几千几万把燧发步枪堆积在仓库。有了更多的步枪,士兵们就能组织更多的打靶训练,不怕打靶太多报废枪支。因为经常打靶训练,如今一万老兵的燧发步枪都快接近使用寿命了,需要装备新枪。再加上一万新兵需要大量的打靶训练,训练需要的枪支数量是很大的。
报废的枪支用料是可以拆开来回收的,枪支的各个部件可以分别回炉重铸,等于报废的枪支重新制造不需要多少材料费,只需要人工费。而镗床让造枪的人工费大大降低了。所以枪支报废重造就不需要多少银子。杨鹏立即让五百个工匠全部停止了米尼步枪的制作,全部组织起来制造镗床,要在一个月内造出一百台镗床。只要有了一百台镗床,五百工匠们轮流使用镗床,就能在一个月内生产两千多把燧发步枪,满足俩万八千士兵的训练需求。
十一月中旬,城主的气温已经很低,寒风呼啸。城北的土窝子已经无法帮助难民们抵御严寒,到处漏风。好在给难民们的房子已经建好了——杨鹏九月份在周围州县招募了一千五百泥瓦匠,加上难民们自己动手给泥瓦匠们打下手出苦力,两千多户难民家庭的新房子已经全部在十一月中旬建好。
难民的房子铺着瓦顶,防雨防风没有问题,但为了赶工期,房屋的砖面上没有涂石灰。水泥砖墙裸露着,看上去没有那么美观。不过难民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他们之前在家乡住的大多是漏风漏雨的茅草顶土屋子,能住上砖瓦房子已经非常高兴了。
以后等难民们收获了粮食,生活富裕起来,再找人涂白石灰也不迟。不但如此,给难民们修建的屋子也比较小,一千五百泥瓦匠一共建了三千二百间屋子,算下来要三个难民合用一间屋子。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给贫民们建的屋子聚集在小村子里,在屋子和屋子之间留有很大的余地。等第一年应付过去了,第二年等贫民们收获了粮食得了银子了,就可以在预留的空间上扩建屋子。
另外,难民们棉被棉衣不足。虽然被契丹兵掠去时候难民们也是带着棉衣棉被的,这是穷人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即便被契丹兵掠到辽东去他们也会带着棉衣棉被。但以天京新城的标准来看,这些大宋穷苦贫民们的棉衣棉被就十分寒碜——破破烂烂的棉衣,几个人合用的棉被。靠这样的装备过冬,挨冻是难免的。
杨鹏不想自己领地上有人冻病冻死,十月份就让人到周围各州县买了六千张棉被,又订做了六千套天京新城士兵穿的制式棉袄,棉袄上染着大大的天京二个字。这些东西到了十一月中旬到位了。杨鹏把它们送到了贫民们的村子,分发给贫民们。这些棉袄都是宽大的,贫民们凑合凑合都能穿上去。当然杨鹏也给贫民们发了针线剪刀——棉袄尺寸差太多的话就自己动手改一改尺寸。宋代的女人都是会做针线的,改一改衣服都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