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攻破城池后,纵兵劫掠。
而且抢了之后人口大降,不利于长期经营治理,哪有在自己未来地盘上纵兵劫掠的道理?
李世民看这架势,立刻道歉,然后自掏腰包,补齐了将士们的经济损失,这事儿才算完。
但问题在于,他腰包里没几个子儿。
晋国就发兵,将齐国首都临淄,给围困了起来。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可不是诽谤造谣。
“离谱。”
“我军要么任由县城接收这群流民,消耗粮草,要么就阻拦流民。”
拿城池里的人命,和财物,用来犒劳兵马,让将士们发泄发泄,从而让将士们士气大振。
就拿更离谱的事情来说吧,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向大哥晋国求援。
弟兄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搏一场,以杀人为业,你说呢?
李二在亲征高句丽时,有座城池固守不降,他就非常愤怒,于是下令,城破之后,就将城中财物、女子赏给将士。
于是晋国士卒就拿临淄城外的百姓撒气。
打不过敌人,还打不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么?
陈伏甲点头:
“臣已让人去打探,据说是从北部送来的流民,因为土地欠收而受灾,要送到日南郡治下各县,就地赈灾。”
麾下大将不满,领头的是徐世绩,他带着几十个军官,就想表达不满。
纵观史书,史书上有关城破后,记载最多的字眼就是:坑,屠,迁,族,掠。
毕竟不能指望大头兵们的素质有多高,真正能做到恪守纪律,不烧杀抢掠的部队,其实是很少的。
刘恪一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人口?
结果呢?
当年与昭烈帝为敌的诸侯们,大多都干过。
刘恪一个字没信,哪家赈灾要专门把灾民从北送到南啊?
但如果不及早解决,随着在交趾的时间越来越久,攻下的城池越来越多,这样的士卒只会更多。
陈伏甲眉宇间有几分愁色:
而且他打仗的方式,也一直不那么正规。
就在这时,陈伏甲匆匆来报。
李二选择自掏腰包,刘恪举着,以自己现在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形象,自掏腰包作补偿,甚至偏少一些,应该也没问题。
本来大汉能依仗的就是民心,民心一失,直接完蛋。
士气低迷,怎么办呢?
刘恪问道:“不止林邑郡有,日南郡治下各个县城,都有这种流民?”
内帑里分的那点钱,都在选妃之后,作数贺礼双倍,又送给世家大族了。
“让人头疼.”
朝廷是还有不少金银,但都是朝廷的。
“正是,只怕这是交趾之计。”
刘恪想到了李世民。
一旦开了这个头,后续就难以回头了。
这么折腾?是怕人饿不死吗?
“陛下,有股流民朝着我们这边来了!”
不止是东胡人起家时这么干过。
“可如此施为,必然
“流、流民?”
纵兵劫掠肯定想都不用想,就算这里是交趾国,属于外国,也不能干。
虽说现在只有八个人。
那要如何应对呢?
至于“自我休整”,其实也就是大多数打天下的人,都干过的事儿。
晋国士卒也就那样,一直围着临淄,却又久久不能破城。
刘恪已经在出征的时候,就在提前给将士们做心理建设,可惜这种事还是发生了。
放长线钓大鱼嘛,现在他手里头确实没几个钱。
进淄赶烤被堵外面没进去的,全都被砍了。
后来这座城守不住,出城请降,李二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