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什么有这样的顾虑?”
“从新产品路线图判断,顶多是两年。所以从投资回报率上来说,我们还是应该采纳半自动线。毕竟投资真的很小。预计在一年半后,开始升级全自动线。然后经过半年的考证期,也就是2012年底,车间基本上就会转型了。“孙宁说完看了看孙亚威和陆承武。陆承武接过话头:“我们也会探究进一步升级半自动夹具的可能性,和本土供应商的备选方案。要知道本土的六轴机械手比这瑞士的便宜多了,意大利的也便宜不少。即使质量有一些差距,但是还是可以评估一下再判断的。”
说话的人叫陆承武,长得英俊,儒雅。一头半长的碎发,脸白净平坦,眼睛可能过于的精致加上细细的镜框盖着而有些女性化,鼻梁高挺,嘴唇薄而随着说话的时候绷紧,显得有力而自信,下巴却像极了一个人。楚离不假思索的想到了小叶,那是美人沟。任何让自己联想到小叶的都会让自己充满亲切感。陆承武也不例外。楚离突然想到去年在篮球场上那个技术有余而突破不足的白皮肤帅哥,就是陆承武。
孙亚威,楚离,陆承武。阿东的议题是让大家头脑风暴,还有哪些区域可以做半自动的夹具,以及半自动夹具的局限性,是否有更多升级可能。
孙宁和楚离点点头。其实做半自动线并非为了和梁括对抗,也不全是为了保住操作工的饭碗,只是职业道德上,站在公司立场的折衷过渡方案。梁括主张一步到位,所以对这些细节没有深入的理解,哪怕尝试理解也没有。但绝不代表梁括的方向是全盘错误的。公司是追求利润的,如果有廉价的过渡方案,那当仁不让的要慎重审视,严谨求证和积极采纳。阿东当然也心里有数,现在亲耳听到所有的工程师都这么说,结合卡特先前的方向,顿时脉络清晰。
楚离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梁括如此的鄙视本土供应商,言语中充斥着“一帮乌合之众”“作坊山寨”“品质低劣”等歧视性的批评。而对贵的离谱的德国瑞士,日本的供应商充满好感。说句公道话,在自己操作过的设备里,确实欧美日的进口设备在精度,可靠性方面胜过本土设备,但是价格,维护效率,用户操作友好程度,以及学习,沟通成本都大大的高过本土供应商。
突然有个十分冷静,却自信而缓慢的声音响了起来,”就晶圆车间来说,绝对迟早都是要上全自动化的设备。接下来的三年计划里,我们都看到将来的产品设计纳米级,任何的手工接触几乎都有巨大的质量风险。而且半自动化也已经不可行。所以我们可能要做好准备做大的升级。“
孙亚威长得四方大脸,有些像新水浒传的鲁智深,杀气不足,英武有余。“我同意孙宁的说法,这边有些机会做,但是肯定会动到一些操作工。”
“那以你们所见,这半自动的产线能支撑多久?”
“阿东,谢谢认可。我们会再深入的探索一下这个可能性,包装那边应该还有一些机会。但是再多做,就会涉及到减员了。”孙宁十分小心翼翼的说。
阿东点点头,再看着孙亚威和陆承武。
阿东眼里透露着异样的眼光,他转头看着孙宁,“你们也这么认为吗?”
孙宁和楚离这边仍然有一些有限的部署机会和升级可能,但是已经运行稳定,很成熟。再由于是在自己领导不在的情况下,有些拘谨。阿东再三强调,这只是为了公司的前景考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孙亚威,陆承武更加沉默。气氛有些尴尬,阿东则直接的说:“这次大家的表现十分好,公司管理层十分注重这种更加精益,可持续性的微创新。你们为公司省了一大笔钱,基本上迭代产品不需要马上升级机器,当下只是要看是否有更大化的普及,加强这个理念。”
这次没有人开口。
“这个想法很好,我们理应本土化。这样维护要方便很多,你们不用担心资质问题,尽管放手和供应商接洽。”这无外乎给在座的人吃了一个定心丸。而这颗定心丸是一定不能让梁括知道,否则后患无穷。最起码要在阿东把路铺平后,梁括没有异议,才能公开。
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其实你们都知道这是一种绝对的趋势,只是怕自己的手葬送了她们的前途?“
”是心软了?怕伤害到操作工的前途吗?“